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中国软件外包人才在哪里?

目前记者在各软件企业采访听得最多的是缺少人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几万人的人才招聘会上,很多软件技术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状的产生?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战略的出路何在?针对业内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本刊特推出“软件人才”专题。业内几位权威专家对此给出了精彩观点,现悉数刊出,以飨读者。

软件企业在人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袁传宽:目前,软件企业主要的问题是极其缺乏合格的软件人才。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所谓”的软件人才,但大部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院长  袁传宽

软件工程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及时交付、不超过预算和无故障的软件的任务,它以质量保证为基础,包括过程、方法和工具等要素。因此,若要成功顺利地完成软件工程,尤其是像样子的大工程,必需有一个工程队伍。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即 “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Architect),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Senior Software Engineer),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Programmer)。

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首先是软件架构师,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需求量较少,要求也最高,单靠国内自己力量培养架构师,特别是可胜任大项目的架构师,十分困难。所以,我们可以高薪从国外聘用。

其次是金字塔底层的程序员,由于国内培养的软件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马上上岗。现在,社会涌现出一批实训教育机构,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可基本解决人才结构的底层问题。但目前实训市场也比较混乱,缺少规范和标准。

最关键的是金字塔中约占35%的中、高层工程师问题是整个人才问题的难点,它体现着企业生产和实施项目的执行力,他们必须懂得正确地生产开发软件的管理方法和国际标准,而不是如今我们在大多数软件企业中所经常看到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管理与操作。中国软件行业起步于90年代,但欧美国家的软件产业已经有约50年的历史,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对软件生产环节系统的、正规的管理和操作规程,规范化有效地控制软件开发的流程。这些操作规程已被国际上软件企业普遍接受,实际执行多年,并且写成文字而形成所谓标准。遗憾地是国内绝大多数公司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完全不知道这些标准的存在,有些虽然知道但也没有仔细研究,更不用说应用。不按照这些标准也许不妨碍开发生产面向国内客户的软件产品,但是这样就不能走向国际市场,是不能够胜任任何外包项目的。

李泽清:首先要说的是,企业是用人单位而不是育人单位,企业支付人力成本,是为了获取人力投入创造的效益。但目前我国有工作经验的软件人才严重短缺,致使IT企业大规模引进人才的最重要渠道只有面向应届毕业大学生。由于95%以上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不具备软件开发的动手能力以及相关行业知识,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实际需求与招人标准发生错位。

引进适合的人才对软件外包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袁传宽:所谓“合适”的人才,即懂得软件工程国际标准,并具有相当实际经验的高级人才。目前,高端软件人才的严重缺乏,影响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提高软件产品和服务质量,我们必须要引进合适的人才,他们带来先进的软件加工和产品管理国际规范,通过引进和学习这些管理规范,弥合我们在高级软件人才方面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内软件开发管理水平,促进软件企业承担大项目实力的增长。

李泽清:对于这个问题,我先要说一组数字:2005年,中国IT人才需求55万,再加上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大幅上涨。由此可见,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企业对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极度需求。

赛斯特IT教育集团CEO 李泽清

如今,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软件测试师、软件架构师等具有专业技能的软件人才炙手可热。与此同时,国际外包业务的大量涌入,导致具有国际背景或国际沟通能力的国际化软件人才需求旺盛。

因此,既懂技术又具有良好职场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众多软件企业争夺的目标,拥有这样一批高水平的软件人才无疑会让高速发展中的软件外包企业如虎添翼。

张舜德:引进合适的人才对于软件外包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引入先进的技术,更关键的是能带进来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国内的软件开发不仅仅局限在编码的层次,能够更上一层楼。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舜德

当前,一方面软件外包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少软件人才找不到工作,其原因何在?

袁传宽:软件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计算机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学生,一方面软件外包企业在为人员问题影响扩张而苦恼。全球著名且极具影响力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曾有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涉及到中国人才紧缺问题,要点是:中国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中,仅少数人具备在服务出口行业里胜任工作的能力。这说明那些在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也面临同样的人才问题。原因何在呢?

(1)中国的大学或学院注重理论,而轻实践,没有为工业界成功地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客观上,我国计算机教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起步较晚。真正称得上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教育则始于文革后、8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这些院校为中国现代计算机科学培养了早期的专业人才,同时自身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科研和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必须看到,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水平与美国等计算科学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施方面,如软件工程等,无论在深度和宽度上都存在明显差距。

(2)另外,中国IT业发展历史短,缺乏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计算机专业学生数量并不少,但能够流转向外包的人员并不多。这些也都是造成目前人才紧缺的原因。

李泽清:赛斯特曾在沈阳、大连地区组织了一次关于“软件企业是否愿意招收应届毕业大学业生”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超过50%的软件公司明确表示拒绝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应届毕业生与软件公司质量要求差距很大。

2、软件企业用应届毕业生的投入很大。

3、软件企业用应届毕业生的风险很大。

4、软件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认识有偏差。

以上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企业招人与软件专业应届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一段真空地带,出现了如你所说的软件企业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而不少软件人才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张舜德:软件人才的矛盾关键在于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到底还是没有将企业的需求引入教学。

软件外包企业该如何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难题?

袁传宽:有效解决外包企业人才的难题,即如何解决金字塔中最重要的高层人才问题,我们要提升软件人才的素质达到国际标准,并能够顺利做好欧美外包项目,就一定要在金字塔中的35% 下功夫,寻找出提升高级软件人才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与途径。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引进软件工程国际标准与软件工程人才标准,培养懂得国际软件工程标准的人——CSDP,普及推广CSDP 是迅速提升人员素质达到国际水平的一条“捷径”。

CSDP是Cert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的缩写即为“经过认证的软件开发专业人员”。 该认证体系由IEEE-CS(国际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学会)创建,是对全世界范围的软件工程师在知识领域、工作经验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资质的正式认证。

IEEE-CS于2001年推出CSDP测试版,包括中国在内10个国家参与了测试。2002年正式推出CSDP认证体系。但在过去5年中,中国约30名工程师参加了CSDP考试,只有3人成功;北京地区15人参加考试,仅1人成功。成绩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有语言的因素,主要的还是我们所掌握软件工程学的深度与广度都与IEEE-CS的要求有距离。2006年1月,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获得IEEE-CS授权,举办了CSDP首期班。毕业生中已有11名学员参加了考试,6名通过,实现了从1:15 到 6:11的跨越。2007年,学院继续举办CSDP培训和认证,中国的CSDP认证有望超过20人。

CSDP国际认证的基本内涵是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地开发软件。试想一个外包企业,如果有3-5人通过CSDP认证,何愁外包项目做不成。

李泽清:首先,企业应多与高校进行交流和合作,让高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适当进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习实践,使大学生具有相应的就业能力。

同时,软件企业应与IT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合作,将更多的应届大学生培养成IT应用型人才。因为目前学历教育更专注于学生的基本素质、技能培养,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交给职业教育机构完成。

其次,由企业与培训机构共同推动大学生IT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IT实习实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并大力支持和发展大学生IT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信息、职场素质、就业推介等服务。

应届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在企业、高校以及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张舜德:软件企业在人才方面应该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争取将软件企业的思想和实际开发项目送进课堂,这样能更好地进行人才的培养。

由于软件外包现在已经是一个人员密集型的产业,其正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因此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对于软件外包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