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赛仕北京稳步前行三周年

——访赛仕软件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政

文/本刊记者 于静文

记者:赛仕软件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初,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软件行业颇有影响力的企业了,请您回顾一下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历程。 

刘政:赛仕北京研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到2005年,1998年,SAS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SAS产品在亚太市场的本地化,在这个阶段,北京研发是赛仕亚太研发的一部分,专注于为亚太地区的客户服务,这时候发展很慢,责任相对简单,定位相对区域性一些;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到现在,2005年初,SAS Institute Inc. 的创始人和CEO Jim Goodnight决定在中国设立赛仕软件研究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仕北京研发),以便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快速地向全球市场供应软件。赛仕北京研发成为独立注册、面向全球客户的研发中心,成为赛仕全球几大研发中心之一,这是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今年预计由现在的140人增加到200人左右,考虑到赛仕产品的特殊性,需要较长的周期培养新人,人员的增长速度不能过快。第三阶段是把赛仕北京研发在中国发展成为跨地域、全方位、全功能的研发中心,这是我们正在计划中的事。

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发展,中国已经迎来了商业智能时代。在过去的三年中,赛仕北京研发不但在自身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获得了外界的广泛认可。很多SAS爱好者慕名而来,希望加入,搭乘BI发展的快车。

在这三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获得奖项和荣誉有:“2005中国软件出口软件外包新锐企业”;“2006中国软件外包第22强企业”;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单位;“2007中国软件生产力年度风云榜”成长型软件生产力二十强企业;上海地区“2008中国杰出雇主”和“2007年度中国IT行业最佳雇主企业”等。

记者:请您谈谈赛仕北京研发目前的业务情况。

刘政: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SAS在北美以外地区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北美市场,由此可见,其他语言地区对SAS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产品的国际化和本地化需求越来越多。赛仕北京研发通过提供技术、专业特长和技术支持服务,来实现SAS全球发展战略,并与SAS全球研发的其它各部门合作,了解他们在国际化方面的需求,完成开发和测试方面的工作。

在本地化过程中建立行业专长,提供系统支持和项目管理以保证项目完美地集成到SAS总部的工作程序中。

集成资源进行非语言性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服务,包括桌面出版、集成和功能测试,以及本地化部署,和对SAS产品及解决方案进行多种语言的本地化工作,目前,亚太地区中、日、韩三种语言的软件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在国际化本地化方面的关注点也放在了在中、日、韩等三国语言,欧洲语言,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也有投入。

我们还为SAS全球研发提供支持,利用和美国总部13小时的时差,保证SAS研发24小时正常运营。

记者:另外也请您介绍一下SAS Institute Inc.的历史和目前的经营情况。

刘政: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是由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职的教授于1966年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1976年,几位早期的开发人员成立了今天的SAS软件研究所(SAS Institute Inc.),开始进行SAS系统的维护、开发、销售和培训工作。SAS系统在国际上已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SAS Institute Inc.是全球唯一一家将领先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传统的商业智能 (BI) 应用完全整合在一起的企业商业智能平台的商业智能软件与服务供应商。 现有员工10000多人,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分支机构。

从1980起,SAS成为了一家跨国公司。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1990年SAS进入中国,在国内的知名企业和国有银行率先启用SAS商业智能软件,主要用户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宝钢集团、上海通用汽车、丽珠集团等等。

SAS在全球电子商业智能及分析软件和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大约有44000个站点在使用SAS软件,通过提炼数据中有用的信息来协助企业提高绩效,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决策制订,与客户及供应商建立有益的合作关系,有效地按照政府的法律法规开展商业活动,并且达到产品与业务流程的突破与创新。SAS是自从1976年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向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在竞争中取胜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SAS公司2007年的总收入达到了21.5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5个百分点。2008年3月17日SAS公司收购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高级语言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私人公司Teragram.Teragram总部设在剑桥,这家公司成为SAS公司的一部分。这次并购有助于加强SAS公司自身领先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型BI产品线,将范围扩展到企业和移动搜索领域。

在2007年FORTUNE “100名美国最好的雇主”评选中,SAS公司连续11年入选。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奉行以员工为中心的原则,鼓励员工将公司的业务目标与自己的个人需求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保持着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员工流失率,而公司通过员工的集体努力,创造出了业界最出色的软件产品。

记者:对于赛仕北京研发3年多的发展您是否感到满意?SAS Institute Inc.总部的高管对于赛仕北京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刘政:赛仕北京研发经过三年的发展得到了总部的高度肯定,从美国总部和全球其他公司反馈的信息看,几乎100%的评价都是正面的。2006年,SAS公司CEO Jim Goodnight博士带领研发和市场部门的主要领导访问中国,除了受温家宝总理接见外,其他时间都在赛仕北京研发的办公室听取汇报。从总部这几年对北京研发的投入、支持力度和规划的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总部对于北京公司的工作也是满意的。

我们的经验主要是:第一,团队责任心非常强,员工素质高、工作细致,常常超过预期的工作质量,能够快速地承接任务和按时完成任务,所以总部也愿意把项目放到中国交给我们来做;第二,我们的人员流失率是很低的,员工能够意识到SAS公司和产品以及商业智能的研发对他们以后职业发展的价值,大家都愿意在SAS呆到一个合理的时间,2006年的人员流失率是5%,2007年是7%,相当一部分人的离职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而是因为家庭或者移民的原因。

记者:我们都知道 SAS Institute Inc.是全球的著名软件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在您看来在这三者之中赛仕北京研发要发展得更好最主要要依托的是什么?

刘政:我认为这三个因素都有,很难说孰轻孰重。现在公司员工及业内人士都很看重SAS的业内地位,SAS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占年收入的25%,雄厚的资金和著名软件企业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充足的资金,我们就可以给员工提供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公司工作;SAS是非上市公司,不像上市公司实行全球统一的管理模式,本地公司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这就非常需要本地管理者能够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管理公司,建立先进的公司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理念会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工作环境更加和谐;SAS是个很讲技术的公司,包括创建者在内都是技术型管理者,他们都曾亲自在北美用户大会上做技术报告,我们的管理者都要负责具体的技术工作,先进的技术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工作欲望、探索的好奇心和满足感。这三者综合作用使我们可以招到优秀的人才,创造出领先的产品,保持一个稳定的团队。这些目前我们都做到了。

记者:我们知道您是技术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对软件工程颇有研究,请您发表一下您对目前中国软件工程的见解。

刘政:我们国内有大量的开发测试人员,软件是为各种商业服务的,软件研发人员对所涉及到的商业模式应该有深刻了解,才能更好转化为软件。但在国内软件行业缺少的是商业人才,我们称为行业专家(domain experts),缺少行业专家的结果,也就造成架构师的缺少,而能用外语进行沟通的行业专家更少,因此,我们即使拿到了国外的高端外包项目,也很难涉及到其比较核心部分。国外的商业模式和我国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在软件外包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国内的软件技术人员的钻研程度不如欧美等地。这不仅仅是技术人员个人的问题,更是我们的大环境问题。国人的观念里把35岁看成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大部分优秀的技术人员在35岁之前都改行做管理了,不能专心致志做研究,就很难达到深入层次,非常不利于技术创新。其实35岁之前是经验和技能积累的关键时期,要创新就要有积累,我相信如果能够给技术人员一个宽松的环境,专心做技术,做二、三十年,一定会有创新的东西出来。此外,我们的工资待遇偏向管理人员,这也不利于技术创新。我非常想看到我们的人员可以发明出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新的东西比如新概念、新技术、新语言等等,不断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希望我们的行业组织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让我国的软件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记者:您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

刘政:SAS美国总部将根据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对赛仕北京研发的投入,实现在中国分地域、全方位的布局,实现多种功能的研发中心。目前,我们正在扩大我们北京的办公室,扩大团队,承接更多的项目。

赛仕北京研发将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服务,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商业智能人才,继续推广商业智能竞争力中心,为企业从现有的资源中找出竞争优势,扩大赛仕北京研发在整个亚太区和全球的影响力,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提升中国企业的商业智能应用水平和全球竞争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