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对中国软件业的影响

文/本刊记者

采访对象(按采访时间先后排序):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贾兴东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福颂

记者:您认为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意义是什么?

贾兴东: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软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根据2013年的产业统计数据,全国15个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55%。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将重点依托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通过政策的倾斜和重大项目的支撑,持续汇聚和引导优势资源到软件产业。

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有利于全面提升软件产业发展环境。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设,将从国家到省、市层面,形成积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良好产业发展氛围,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及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软件产业,能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的电子制造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能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的发展。此外,软件产业对于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促进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有利于提升中国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软件产业的智力密集型特点注定了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然之路。各个城市在建设软件名城过程中,积极建设各种技术支撑平台,支持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扶持软件企业创新发展,这有利于营造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姜广智:北京在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后,将把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国软件名城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强化部市合作机制,以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动轴”作用为出发点,依托中关村自主创新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落实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使北京成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政策执行最好的城市。

二是打造千亿企业,承担国家使命。积极创造条件,为重点企业聚焦资源,努力打造培育千亿级的、世界一流、能够承担复杂重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大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支撑国家和市属重大信息化工程和核心系统建设,承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家使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发展战略新兴,自主创新突破。以积极应对全球软件革命为契机,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顺应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发展趋势,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努力在自主创新的产业和服务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四是强化应用深度,四化同步发展。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为着力点,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国产软件跨越发展,国产软硬件集成自成体系上规模,应用环境优化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五是加强出口合作,辐射带动周边。加强软件名城互动,以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海内外软件先进城市的联系,学习各地发展产业经验,发挥各自城市优势,扩大和提升软件名城影响力,组织相关软件企业联合出海,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通过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工作,将达到以下目标:

立足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北京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动轴”作用,突出特色和优势,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国软件名城,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提高应用水平,加快培育世界水平的跨国软件企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将北京市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带动示范作用更加显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名城。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在全球知名软件城市中位居前列。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80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其中软件业务收入6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20%。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到2015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努力打造千亿级企业,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60家,上市企业的总数超过140家。

成为全球软件业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之一。到2015年,软件产品年登记量超过5000件。通过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级项目,取得一批世界级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高地。在基础软件、关键应用软件、芯片设计等领域,以及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北斗导航、工业软件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推动市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依托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对重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支持技术联盟发展,鼓励国际高端资源与本土企业对接。

国际化软件人才形成规模。到2015年,软件从业人员规模达到70万,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聚集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鼓励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实训基地,引进国外师资和优质资源。通过培养、奖励和培训等方式,加大本地人才国际化力度,到2015年,拥有一批包括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企业高管和业务骨干在内的结构合理的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软件人才。

政策规划体系完备领先。到2015年,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政策、《北京市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为引导,产业政策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发展。尤其在创新创业环境、落实税收政策、产业基地布局、投融资渠道、研究开发投入、促进进出口、产业链培育、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和扩大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日趋完善,发展环境全国最优。

载体环境发挥区域特色和集聚效应。到2015年,“一城两园多基地”(即一个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软件园和软件新园两个园区、多个专业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日趋完善,形成全市共同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局面,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世界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企业研发总部云集、科技创新创业和国际科技交流活跃的现代科学新城。此外,在我市已建立7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功能全面、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多个结合特色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到2015年,软件业对装备制造业、都市工业、汽车工业、服务业、农产品流通行业等支柱产业的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首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2015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12%左右,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总能耗控制为210万吨标煤,对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范围不断拓展,深度持续加强。

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到2015年,成为世界最具潜力接包地之一,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年均增速25%以上,出口额力争达到45亿美元,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交付中心,增强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能力;对接国际资源,海外上市企业达到70家,在云计算多个产业领域实现与硅谷、纽约等国际软件名城同步发展,并作为全国智力中心辐射带动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对北京具有重要意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挥着核心支撑和高端引领作用。我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正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北京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智慧城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部市协同高水平建设北京中国软件名城,目的是立足我市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北京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动轴”作用,加快培育世界水平的软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记者:在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后,贵市是如何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以城市为主体促进当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当地的软件产业起到了哪些带动作用、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果?

贾兴东:在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后,根据深圳软件产业特点,我市积极推进软件名城建设各项工作,力争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国软件名城,并积极推动深圳软件走向世界。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系列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了深圳软件的品牌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送审稿)》,覆盖研发支持、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等主要产业环节以及园区、人才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出台了《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15)》。加大力度落实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鼓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引导作用。设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以及文化创意专项资金等,资助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信息网络、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新兴产业或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促进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嵌入式软件是深圳软件产业中最具特色、最具规模、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深圳利用嵌入式软件优势,积极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促进深圳转型升级,提升深圳发展质量,形成通讯、医疗、数字装备、数字电视和汽车电子等数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推动软件技术和服务在金融保险、交通物流、电子政务、能源环保、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教育培训、信息安全等第三产业中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大型行业应用软件,极大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深圳软件对推动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策划咨询、影视制作、新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重要贡献,提升了深圳“设计之都”的内涵和品质。积极参与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向交通、通信、环保、卫生、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软件技术和服务,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深圳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以高端化创造竞争优势,以市场化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世界级软件企业的成长培育土壤。

扩大载体规模,提高集约经济发展能力。加快深圳软件产业基地、新一代互联网产业园、企业总部大厦及创新型产业用房等载体建设,拓展核心产业空间,并与促进产业升级和扩大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升深圳软件产业集约化发展能力。目前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已进入全面招商阶段,并力争为入驻软件企业打造集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此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深圳软件企业在深圳市政府的引导下,实施“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外溢发展战略”,超过60%的软件百强企业在其他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高新园区到处可以看到深圳软件企业的身影。深圳软件百强企业突破城市空间制约,以区域合作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带领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区域性总部;利用深圳市世界500强企业多,国际交往频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招商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在国际市场实施资本运作、开展各种技术、营销合作以及承接信息化工程;鼓励拥有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成功模式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业务;鼓励深圳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申请并合法使用境内外知识产权。通过国际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软件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熟悉国际上通行的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提高软件业整体素质。

此外,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氛围等方面打造软件产业的综合发展优势。积极引导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机构等成立产业联盟推进重大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制定。不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服务公共平台。先行先试推进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制定深圳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搭建多种云计算基础平台,率先初步建成“深圳工业云”、“深圳交通云”、“深圳电子商务云”等若干个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组建云计算产业联盟。积极发挥软件类行业组织在产业调查研究、协调服务等方面优势,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成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深圳市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748.6亿元,同比增长20.2%,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总体规模继续位于全国前列。软件出口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中软件服务部分收入866.1亿元,比2011年增加158.7亿元,占软件收入的比重为31.5%,特别是数据处理和技术咨询服务增长强劲,软件产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骨干企业群体继续壮大。2012年深圳市软件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数量175家,超百亿元企业4家,软件龙头企业华为公司2012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17.7亿元,成为我国首个软件业务突破千亿的软件企业。7家企业入围2013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名单。29家企业入围2011-2012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名单。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全市软件企业投入软件研发经费646.38亿元,同比增长17.97%,居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全市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2374件,同比增长29.86%;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3139件,位居北京之后在大中城市排名第二,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2734件位列第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2727件排名第二,深圳成为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城市。2012年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024件,占全国的40.3%,连续九年居全国首位,其中中兴通讯再一次以PCT申请总量3906件蝉联PCT申请全球冠军,领先第二的松下(2951件)近千件,华为以1801件列第四位。

姜广智:北京市在发挥地方优势以城市为主体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做法:推动首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打造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全面推动信息化与金融、物流、科技、商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以信息技术完善后台服务支持体系,拓展网上业务和各类金融创新服务。推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提升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领域,提高咨询、法律等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网络化服务水平;

带动传统服务行业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房地产企业互联网营销能力,提升商贸行业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推动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营销方式的转变,促进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销、乡村旅游等方面应用,促进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

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重点行业两化融合需求,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优化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开发国产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多媒体家庭应用平台,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增值服务;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推进三维仿真、宽带网络、设计协同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支持行业创新发展;

协调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发展。推进物联网研发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应用示范。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持超级云计算中心及三网融合重点项目落地;

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之都。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聚集一批面向全球市场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形成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效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政府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给北京带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果。

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推动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深前所未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升和促进了传统第三产业。传统第三产业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了重大效益,扩大了经营范围,提升了销售和服务质量。例如,餐饮服务器,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宣传自己,提供灵活的订餐服务,极大增加了销售额。软件/信息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技术升级,深化了合作,提升了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例如电子商务极大促进了物流业发展。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促进了就业,增加了税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科技人员投入,带动了大批人员就业,每年吸收大量高校毕业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了个人创业机会,如淘宝商家成千上万,很多是个体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圈催生了大量以信息生产和销售的公司。软件/信息服务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大,毛利率高,为国家提供大量税收。

我市已建成涵盖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科技文化、社会服务、党政事务等各个领域的政务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共73个单位接入了市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系统整合与信息资源共享。

网格化推动城市精细管理,我市已建立覆盖城六区的两级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主动发现和解决了城市管理问题约600万件,形成了“属地管理为主,市级综合协调”的两级信息化城市管理体系协作机制,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常态化,并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向污染源监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经济运行监测等领域渗透,逐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引领全国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记者:在国际上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做法是很普遍的,比如班加罗尔等国际知名软件城市的发展经验证实了这一点。在您看来,我国的软件名城建设应该如何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开展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贾兴东:国际知名信息技术中心城市如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区等的发展都有几点共同的经验,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予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制。二是丰富的人才储备。建立了有效的软件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三是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四是能准确定位,找对符合城市特质的发展方向。如班加罗尔抓住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机,定位主要为提供软件外包服务。

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设工作可以借鉴以上城市成功经验。首先,省、市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结合本城市的特点,完善本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相关法规政策,建设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其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软件人才,在住房、个税等政策制定方面向软件人才倾斜。三是要积极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相关技术支撑平台。另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应该要差异化发展,可以加强名城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互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中国名城的发展格局。

姜广智:要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强烈历史使命感是驱动软件名城建设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全球掀起软件革命潮,软件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我国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基础软件、超大型信息系统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北京是中国的科技之都、文化之都、软件之都,是全国创新资源最好的城市,增强软件产业实力对于缩短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首都资源禀赋、世界城市的功能定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软件产业对于引领北京未来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北京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过程中,经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以软件名城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中国软件名城的国际影响力,努力高标准建成世界有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名城。

要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调动各方积极性是推动软件名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建设软件名城过程中,除了产业主管部门外,北京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区县、部门的积极主动性,加强部门协同。在现有产业支持政策中,对于没有明确支持软件产业的,市经信委推动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追加,如文化创意专项、软件人才工作站等;对于已明文支持软件产业的,市经信委注重用足政策,如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统筹资金专项、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专项、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专项等。对于目前没有的政策,市经信委努力通过先行先试进行探索。区县积极围绕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提供政策配套、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重大专项地方资金配套等措施,积极营造产业环境,强化北京作为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首要基地,有力促进了中国软件名城建设。

要着力做大做强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是推动软件名城建设的着力点。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检验产业发展实力的核心要素。北京依托强大的资源优势,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涌现了一大批软件名人、名企和名品。通过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个一批”工程,加强资源聚集、提供专属服务等,加大对领军企业的扶植,名城建设三年来,百亿级的企业已经从1家增加到3家。特别是随着创新型软件企业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领军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软件名企已成为北京中国软件名城的重要名片。

要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软件名城建设的核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软件名城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坚持软件产业与电子政务的互动发展,坚持依托软件企业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坚持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领域先锋,全面支撑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福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城市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或者说,是否要将之发展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不能靠照搬发展模式、达到几项指标来实现,而是要与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结合,与一个城市的战略发展方向相结合。政府在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定位上,要实事求是,是重在基础软件的研发、应用软件的推广,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培育?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应该体现差异化的特征,才能为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树立鲜明的标杆。

2000年4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的重大决策,“信息港”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被列为市委市政府新世纪初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

2013年6月,杭州召开市委工作会议,专题部署以加快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创新型经济跨越式大发展工作。会上颁布了《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2013]6号),明确提出了把加快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工作重点进一步聚焦到信息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推进以软件产业壮大工程为代表的“十大工程”、实施“十大政策”,设立信息软件和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十多年来,我市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园区集聚、标准引领、应用带动等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含电子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杭州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之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综合竞争力指数、软件百强、上市企业数等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记者:伴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模式不断出现,也在影响着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创建软件名城要如何把握这些新形式带来的机遇加快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您认为软件名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贾兴东: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已经进入产业培育和应用创新阶段,为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具体应对策略方面,一是积极研究这些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创新商业模式;二是建立产学研用联盟,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并进行产业化实验;三是积极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同时提升数据安全、技术安全、网络安全等水平;四是通过示范工程引领行业发展;五是积极进行市场推广,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改进升级,并拓展国际市场。

从软件名城本身来说,应该积极发挥软件产业的先导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应该立足高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规模,争做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名城。

姜广智:在加快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方面,北京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以祥云工程为代表,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探索了沿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模式。确定了北京云计算产业链涉及101个环节,重点发展10个关键环节,已集聚100多家企业,2011年北京云计算产业收入达120亿元。先后启动了百度公有云、用友中小企业云、金山百G云存储、中金云后台、工业云、华胜中小云、联想商用云存储、360云服务、智慧园区云、奥鹏学习云等十大示范性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云服务模式创新。成功推出了天地超云服务器、云操作系统等几十款云产品。中关村云基地、北京云基地成为集应用示范、研发和产业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创造了“基金+基地”的运作模式。北京云基地实现收入5亿元。在北京云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云产业园。积极落实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在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和试点示范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国家和市政府支持北京云计算领域项目30多个,总投资逾50亿元,支持资金近3亿元,为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云计算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北京云计算产业各方面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全球云计算创新、应用、产业化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在祥云工程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北京确定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工业软件和导航位置服务等领域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并将其纳入软件名城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推进各领域产业链的梳理。加快实施重大项目,为各产业抢占发展先机,组织实施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组建中关村移动互联网联盟和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中移动国际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势头。

从软件名城本身来说,应以软件发展为先导,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为着力点,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以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此外,软件名城建设要结合智慧城市需求,向智慧名城方向发展。在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服务无处不在,软件名城的发展要与市民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政府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着眼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社区等领域建设智慧城市,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实现从软件名城向智慧名城发展。

杨福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就是要在创建过程中,充分把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内涵和发展趋势,抓住难得的机遇,在基础软件的研发上下功夫,在行业应用的需求上加强引导,改变以往跟着学、跟着买的局面,在新的模式下实现跨越发展;既要大力培育自主可控的软件和服务产品,又要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我们自己的软件龙头企业。这也是杭州市在创建“名城”过程中努力的方向。

杭州是全国云计算服务示范城市。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手机云OS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可喜进展,其自主创新意义深远。前不久,杨学山副部长专程前来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陈英副司长认为这是部省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重要成果。阿里云平台为我市动漫巨作《昆塔》提供渲染运算,有力显示了云计算的优势和作用,而其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创新平台价值凸显。

杭州市大力推进“杭州政务云”建设,要求各级党政部门信息化项目应优先在“杭州政务云”平台进行开发部署。鼓励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可采取特许经营、战略合作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政府非涉密、与民生相关数据进行再次开发应用,最大限度地为民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这也为杭州市促进信息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记者:工信部提出的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好更快地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变大变强。如何从国家层面支持软件名城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贾兴东:统筹规划,差异化发展

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城市的软件产业优势。国家从整体上应该进行统筹规划,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各个城市的产业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如深圳发展方向主要突出通信类软件,上海定位于金融类软件,南京定位于电力类软件城,成都定位于移动互联网类软件。

示范工程支持软件名城建设

目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的培育和应用创新进入发展新阶段,但也面临缺少统筹规划、对应用领域研究梳理不够、示范项目仓促上马、投资风险增大等问题。为了推动产业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重点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否有利于发挥标杆作用、是否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过程中,国家应积极关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发展良好的项目,在国内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优先采用国产软件,通过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发展,从而推进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设。

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进行国际市场拓展

近年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软件企业,在美国、欧盟多个国家受到不公平市场待遇,对其业务发展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层面的推动扶持服务相关。国家应为华为、中兴这些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商务环境,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扶持这些龙头企业成为国际上一流知名的IT企业。

设立专项政策,切实推动软件名城发展

为了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整体提升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家应该设立专项扶持政策。可设立中国软件名城专项资金,转变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减少无偿的资金扶持,专项资金应该重点用于示范工程、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

加强软件人才培养

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应该积极设置高效合理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加强在职软件人才的技能培训。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姜广智:关于从国家层面支持软件名城的发展,我认为首先政策方面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明确软件名城新的发展形势和更高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软件名城建设,发挥软件作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传动轴”作用,加快培育世界水平的软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引领软件名城发展;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IT核心基础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力,建立以自主可控的软件技术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发展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核心性软件产品,比如:基础软件、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集成电路(IC)设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接受度,支撑国家信息安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为着力点,强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建设和运行维护国计民生重要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

结合各地方特色和优势,开展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工作,建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和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培育世界级的名企、名人、名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杨福颂:工信部提出的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意义深远。扎实地开展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更好更快地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变大变强。杭州市积极响应,从2009年开始着手申请创建工作。我们希望能早日跨入“中国软件名城”之列。

记者:您认为软件名城的建设如何引领和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全球强劲挺进?

贾兴东:整合产业链,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环境深刻而剧烈的变化为我国发展软件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以综合集成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模式不断的演进,围绕着主流软件平台,构造产业链等模式逐渐普及。另一方面,以服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不断的创新,在服务化的商业模式主导下,软件开发技术和应用模式正在向以动态满足用户需求为主的服务方向转变。软件产业已从传统的单一产品竞争发展到基于体系架构的产业链进行竞争。立体化整合的步伐不断的加快,基于软件体系架构的产业生态系统将是主导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移动互联时代,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之间都在相互渗透,软件、硬件、内容及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快速捕捉市场变化、加快自主创新、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及专利缺乏等突出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都是中国软件企业的必修功课。当前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已完全不可能满足复杂的个性化需求,中国软件企业必须充分借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的力量,统筹资源为我所用,共同组成垂直生态系统,快速感触和适应市场变化。

走高端发展道路,打造中国软件产业升级版

与国际上IT企业相比,中国软件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中国软件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提升系统方案、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走IBM式的高端发展道路。继续把专业领域的技术做深做透,在面向专业领域的系统方案提供方面构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拥有独到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设备是关键。在很多应用领域,我们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比如工业控制领域内的高端伺服技术落后于德国、金融设备中真伪钞的识别技术控制于日企、针对大型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咨询能力远远不如IBM等等。必须看到,我们还缺乏对高端用户、高端市场的服务能力,软件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等质量问题还很突出,关键部件和关键设备依靠集成也是普遍现象。中国软件产业目前到了打造升级版的关键节点,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智慧城市”为契机,精心设计以中国产品为主导的“中国整体解决方案”,走高端发展道路,使中国软件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最终成为国际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顶层设计+示范工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IPv6元年的2012年,在国际电联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推动IPv6商用化。中国也推出了相应扶持政策,并将IPv6建设纳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之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IPv6” 、“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严峻的挑战。

软件的效益来自于批量化推广,大面积应用推广对于软件的标准化、通用性、易用性、易维护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目前信息化普及程度已经较高,要求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已有的应用进行整合,互联网时代突出一个“联”字,网络要互联,产品要互联,企业要联合,解决方案要整合形成更大的系统方案。云计算时代将会有更多大系统不断产生,做好顶层设计十分必要,需要软件系统接口的标准化。大数据时代更加突出数据的重要作用,数据定义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开发和优化等等,这一大批新课题的有效解决和推广应用,将迎来软件产业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首先必须重视系统的顶层设计。

当前,虽然云计算产业培育和应用创新进入发展新阶段,但也面临缺少统筹规划、对应用领域研究梳理不够、示范项目仓促上马、投资风险增大等问题。为了推动各地云计算服务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应该重视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重点考虑是否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是否有利于发挥标杆作用、是否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建议政府积极关注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发展良好的项目,并给与大力扶持。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加速信息化与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的融合,大力扶植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快速推进深圳传统产业模式从软环境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提升传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以专项产业交易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谋求在全球产业链整合中的新地位。中国应该引导传统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垂直电子商务,采取F2C(即工厂到消费者)、B2C、B2B等经营模式,直接让工厂与消费者对接,通过采取消费者定制方式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加速产业升级。另外,发展工业软件,加速两化深度融合,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建议政府在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一是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提供转型升级融资配套服务。四是建设一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亮、实力强、有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

姜广智:未来几年,以软件名城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向全球强劲挺进。

建立以信息服务运营平台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建立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包括新型终端、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运营平台,围绕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性网络电视业务等三大方向,重点打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电子书、企业应用、位置服务、视频聚合、网络社交、个人应用软件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带动整合千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形成以平台型企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价值链。

延伸系统集成为核心的IT服务产业链,推动行业应用软件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围绕交通、能源、制造业、物流、政务、金融、电信、传媒、医疗和社保等重点行业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加强高端咨询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形成一批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大型信息系统的世界一流的综合解决方案,保持系统集成行业和行业软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延伸IT服务产业链,发挥行业应用软件优势,向前拓展高端化咨询,向后延伸专业化IT运维,积极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进入国际市场。

强化工业软件产业链的渗透能力,深化两化融合。围绕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丰富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完善工业软件产业链。以汽车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流程型工业、国防军工行业为突破口,提高自主工业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支持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联合,培育一批在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大型企业。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IT核心基础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建立以自主可控的软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发展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核心性软件产品,重点在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可信计算等新兴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世界级的龙头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创制国际标准,掌握完整知识产权。

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找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突破口,着眼于下一个产业发展周期,重点培育新一代网络运营和高端软件两个新的增长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全国区域合作和全球布局。发挥区域特色和集聚效应,强化北京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领先地位,鼓励企业在京建立企业总部,设立高端咨询中心、研究中心和经营总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北京企业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二、三线城市建立区域开发中心、区域交付中心和市场服务中心,同其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全球各地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和资本资源,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技术创新前沿地区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中心,在一些成本低、软件产品开发质量高的地区建立开发中心。进一步开发欧美日等成熟软件需求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在重点市场建立本地交付中心。继续促进企业在海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开拓全球市场。

杨福颂:我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走上世界,靠跟、靠学、靠总量、外包打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才能在全球拥有地位和话语权。

经过十年多的扶持发展,杭州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民营当家、自主产权、内需为主、应用领先”为鲜明特征的“杭州软件”品牌,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电子商务、金融财税、云计算、工业控制、安防监控、集成电路研发和设计、信息消费、互联网娱乐服务等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国际领先。

全市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上市企业累计达到31家(数量列省会城市第二位);全市共有10家软件企业入围2013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数量列全国城市第二位),18家企业被认定为2012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恒生电子入围2012年度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企业,海康威视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进而提升到视频服务提供商,推出的智能高清产品在国际上获奖,美国权威调研机构IMS对全球视频监控产品排名,海康从2011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

杭州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商务之都。2012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136.15亿元,占全国的4.58%,实现利润336.47亿元,约占全国的10%。从全省看,2012年杭州市软件产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省的83.83%和91%。

杭州正瞄准国际高地,努力争创“中国软件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