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AI大佬们都在关注什么?人才、生态和机会

在GMIC2018全球人工智能领袖峰会上,4月26日上午最后一场主题为“AI技术应用与创新”的圆桌论坛可谓非常精彩,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百度总裁张亚勤和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参与讨论,涉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差距、人工智能生态以及创业公司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等话题。

圆桌论坛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并非全部需要的是顶级人才,整个人才体系应该呈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底层的基础从业人员该面向更广的教育面。

他提到了教育部、创新工场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的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首先需要的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设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

对金字塔顶层的顶级人才,李开复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美国巨头的AI人才主要来源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和研究员,而中国巨头则是从美国巨头挖人才(中国AI职位的工资平均是美国的一倍以上),中国本土的这类人才储备与美国仍然存在差距。

但同时他也强调,得到顶级学术人才是一方面,如何让学术成果转化为可行的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他举了GoogleBrain的例子来阐述多元化人员搭配的重要性,认为AI专家需要结合工程和科研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张亚勤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这是最缺的;一类是产品化的人才,可以通过产业自发培养出来;一类是使用AI的人才,这需要市场的培育。

中美人工智能差距

李开复提出了“四波浪潮”的观点,第一波浪潮是互联网AI,这一块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二波浪潮是商业化AI,集中在金融和医疗等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第三波浪潮是数据化AI,这方面中国将凭借巨大的数据体量优势很快超越美国;第四波浪潮是无人化AI,代表是无人驾驶,这方面中国将凭借国家政策扶持获得极大的发展优势。

张亚勤则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政策五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中国在资金、市场和政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政策方面,美国由于游说制度和工会各种制约,在推进人工智能上的阻力较大,而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的竞争是生态竞争

胡郁多次强调了“颠覆”这个词。从历史上看,自PC时代的Wintel体系开始,到智能手机时代,每一个时代的变更都是一整个生态的重新建立。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个生态包括囊括了从芯片到系统平台到开发环境、语言、应用等一系列全新的构件。单就芯片来说,人工智能需要的既不是PC的X86芯片,也不是手机的ARM芯片,而是需要专门的AI芯片。

这种全新生态的崛起对旧格局是一种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这件事在PC到手机时代就发生过了一次,同样也会发生在手机到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张亚勤透露称百度也在研发自己的AI芯片。

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

行业巨头有着创业公司无法企及的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创业公司在人工智能时代还有机会吗?三位嘉宾的答案是肯定的。胡郁表示巨头大部分都是原创性创业产生的。

总结来说,巨头并非完全都是优势,对于巨头来说一方面有收入包袱,一方面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并不是所有新兴领域都能深入进去的。

但创业公司不同,现在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在资金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压力,因为资本很热,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融资能力不会弱。同时创业公司更加灵活,专注度也更高,很容易扎进新领域很深。

对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方向,张亚勤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好瞄准巨头没有杠杆的地方,不要去做平台,要做垂直领域的东西,能解决具体问题,把这个做到精,机会还是很大的。

来源:ZOL中关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