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抓住关键 重点突破 加快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

■ 文/科技部秘书长 《中国进出口软件》编委  张景安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十分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改革开发以来,尤其是“十五”以来,在党的“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国软件产业更得到飞速的发展。当前我国软件产业既面临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的机遇,又面临着软件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严重挑战。在科技高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化的今天,软件产业已成为国际产业。我国的软件市场早已成为国际软件市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国内外市场并重,在努力发展国内市场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同时,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软件出口。这是我国软件产业寻求更大市场空间的现实途径。现就我国软件产业的成绩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些分析,并就软件产业的国际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十五”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五”以来,我国的软件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促进软件在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应用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1.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有所突破

“十五”期间,我国软件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重点研制了包括系统软件、中间件和重大应用共性软件在内的我国自主网络软件核心平台;加强了电子政务、金融系统、电信等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软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坚强了与系统软件相关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关键技术的研发。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性能通用CPU芯片设计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龙芯”系列64位通用CPU芯片研制成功,已在安全服务器和网络计算机方面得到应用。网络中间件StarBus系列在关键技术、系统产品化以及产品推广应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开始在我国电信、银行等行业到得到应用。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平台的OCR和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实现产业化,占据国内重要市场份额。操作系统取得可喜进展,服务器操作系统已完成在服务器上的产品试运行,在多种性能测试中表现优秀。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已开始打破跨国公司在对一些软件领域的垄断,为我国软件的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2.软件技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结合更加紧密

为充分发挥软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作用,我国大力开展了电子政务、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电子金融等多项应用示范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展,有力地加强了软件对这些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

国家和地方及企业投资近110亿元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全国选定了47个中心城市和2000家试点示范企业实施,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50%。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效果正在显现。

3.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增长48.5%,2000-2003年间软件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40.2%。2003年全球软件市场总量规模为7480亿美元,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软件市场的份额从2000年的1.2%增长到2003年的2.64%。

4.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缓和863软件孵化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优化了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营造一个局部优化、有利于软件要素资源聚集的 良好环境,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截止目前,全国经科技部批准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已达29个。通过软件基地的建设,优化了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搭建了软件开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和软件人才,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了软件企业的聚集效应。

国家863计划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四川、河南等地建立了8个863软件专业孵化器,重点建设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863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软件企业提供先进、开放、配套的技术支撑平台;围绕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帮助软件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与软件企产业基地有机结合,充分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培养一批软件骨干企业。

伴随着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其经营收入总额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据24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的统计,实现总收入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9%。软件产业基地和863孵化器已经成为软件技术创新的“加速剂”、贯彻落实软件产业政策的重要窗口、软件出口的“助推器”、培育软件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发展,全球软件市场将进入稳定较快增长时期。我国软件业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为加快我国软件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进程,就一定要结合国情、科学分析,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定位,加快发展。

1.缩小“数字沟鸿”,迫切要求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步伐,我国软件产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的现实表明,信息技术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差距正在迅速扩大,这种被称为“数字鸿沟”的巨大差距甚至超过了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全球高收入国家(约占全球人口18%)的人均GDP为最低收入国家(约占全球人口20%)的100倍,而按信息化指标衡量的差距则高达500倍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巨大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使全世界为缩小贫富差距的任务更为艰巨。

“数字鸿沟”在我国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成绩很大,但发展也不平衡。以全国平均数为100为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因特网普及率之比为197:45:32,人均电信业务之比为182:71:49,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已经超过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信息社会发展大潮中有被边缘化的现象,形成了新世纪新型的知识贫困人口和信息贫困人口,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调整造成了障碍。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消除这个障碍。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软件产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2.跨国公司对我国软件市场关键技术的垄断,使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世界主要国家在软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全球性的竞争与整合,软件产业基本形成了国际间分工格局。在国家间围绕软件领域的竞争格局中,极力维持现有格局的一方和力图打破现有格局的另一方,其竞争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且呈现白热化趋势。

国际竞争已经渗透到我国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我国软件市场已经变成了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外国企业继续保持垄断地位。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建立在外国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基础之上,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产品,国外软件产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也是少得可怜。在基础性、大型应用软件技术领域产品开发能力弱,银行、证券、民航、冶金等行业的大型应用软件几乎都为国外软件所垄断。在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当我国还没有突破欧美市场的时候,印度软件企业已经直接在我国拓展市场;在IT咨询服务市场,高端的、全面的国际竞争已经持续了多年。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软件领域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日益加快了本地化步伐,本地采购、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以及任用本地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以便淡化其原始国背景,获得当地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的更多支持。跨国公司实施本地化战略,给将本地化作为固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的几项具体措施

国际化是我国软件产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本质要求。要提高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就必须全面实施开放的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发。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可以了解软件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了解国际软件市场上的客户需求,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针对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软件开发的运作机制,提升我国软件企业管理水平;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培育和造就一批我国的高水平国际型软件人才。最终将拉动我国软件产业水平的全面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不可能做到全面突破,因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突破。

1. 进一步完善软件技术创新体制,扶持大型企业,建立“以大带小”的创新链。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是国际竞争制胜的关键和前提。在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实现自主创新,国家科技计划中面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软件相关科技项目,要以软件企业为核心和主体,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研发,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应在软件行业实现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软件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率先提升软件大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鼓励大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以提高软件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打破跨国公司对我国软件市场的垄断局面,并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依托大型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建立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创新链,占据竞争优势地位。以软件企业为主体选择重大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在重点领域部署重大科研和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大型企业技术研发,鼓励其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按照产业链和技术分工开展研发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共同发展。

2. 以应用为主导,以标准为核心,整合技术资源,建立“以用带研”的产业链。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建设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软件产业以内需为主的优势将逐渐释放出来。软件开发服务企业要从应用出发,与用户紧密结合长期服务。应围绕Linux操作系统和中文办公软件、网络计算机(NC)、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的突破,结合国家有关部门部署的重大应用示范,形成我国自己的标准,开发成套技术,组织相关企业,构建以应用带动研发的产业链,将我国自主软件技术推向产业化,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的旗舰。

3. 大力发展基于合作研究与合作开动的软件外包,通过外包进一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出于节约成本和业务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其他机构将信息业务外包,尤以软件产业领域最为明显,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并且好在不断增长。我国软件企业在开拓国际业务,即软件外包和品牌输出方面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外包将成为我国软件出口的主要形式之一。

今后,我国发展软件外包要采取“巩固日本市场,做强骨干企业;突破欧美市场,培育优势能力”的策略,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追求层次的提高,要按国际通行的ISO9000体系和CMM体系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并取得相应的认证,以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为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还要与国际知名企业,与国内企业和机构在基于开放标准平台上开展广泛的、高附加值应用层面的多元化合作,提高技术水平,研发更完善的产品。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国际知名软件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生产基于本地化的大型应用软件产品;鼓励跨国研发机构扩大本地分包业务量,加快软件先进技术的本地化转移,以合作研发带动一大批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形成“借力合作研发,扩大外包市场,促进自主产品出口”的有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4. 积极推动整机出口,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出口

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整机的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四,有较雄厚的整机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我国在2003年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8万亿元。整机生产中,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将大幅度提高整机系统附加值。以整机带动软件,软、硬件协同发展,通过整机出口,又带动软件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出口,走出一条以整机出口带动软件产业国际化之路。

5. 大力培养和吸引面向国际软件市场的人才

软件人才,尤其是中高端软件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软件产业国际化的“瓶颈”。我们要以重点发展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培养和吸引面向国际软件市场的人才。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工作中,重点吸引一批优秀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和软件工程师。在人才培训方面,要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联合开展软件教育培训工作,要积极扩大国内软件高级人才与国际软件市场的联系和交流,扩大面向国际化的专业化培训规模,为软件国际化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在支持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措施中,重点支持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模式。

6. 为软件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开拓国际市场渠道

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软件企业对外投资,以日本、美国、欧洲等大市场为重点,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服务机构,大胆吸收和借鉴符合国际惯例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要以中美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俄科技园区和中新(加坡)科技园区为依托,帮助国内企业以多种形式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同时为有志于到中国创业的外国企业和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我国驻外科技、商务机构的作用,加强面向软件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服务。

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软件在信息化工程中的应用,犹如推动软件产业化发展的两个车轮,而国际化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选择。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化对于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持续不懈地推进软件产业国际化工作,努力开创软件产业国际化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全面的国际竞争。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紧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将软件产业国际化推向新阶段;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未来,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