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刘庆峰:科技公司源头创新 要敢于进入无人区

科大讯飞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公司只有在源头创新上下功夫,敢于进入无人区,中国的人工智能才有机会形成突破,“科大讯飞要保持战略定力,不会被外界所影响”。

芯片需要针对场景开发

记者:你一直强调人机耦合才是AI的真正落地,那人和AI应该怎样实现耦合?

刘庆峰:人机耦合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人+AI,例如在呼叫中心,目前还是人工客服为主,但下一步将陆续交由机器来负责,只有当机器不会做的时候再转给人工客服。

二是AI+人,以医疗领域为例子,虽然机器给病人诊断的平均准确率比一些基层的农村医生要高,但是从法律层面来说机器不能给病人看病,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将机器得出的结论交给医生,让医生来做决定,这是AI辅助医疗的模式。

在同传领域上,口译助手就是帮助同传者提高效率、降低疲劳度。口译助手把演讲者的讲话翻译成文字,同时给一些关键词加亮加粗,给同传者辅助提示,这是人机耦合的表现之一。

我认为机器的进步存在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通过人机耦合,人类将经验传授给机器,可以帮助机器做得更好,并反过来辅助人类工作。

记者: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在芯片技术上的缺失,目前国内有不少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都在芯片方面进行布局。在你看来,中国要发展自己的芯片应该走怎样的路线?

刘庆峰: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芯片一定不可以再被掐住咽喉。AI技术里最核心的是底层芯片,以及基于核心的算法所形成的平台生态。我认为,光有芯片设计能力而没有AI的能力,那芯片只不过是一个运算平台。其实芯片是需要针对场景去开发。在芯片开发上,芯片公司和应用公司应该合作,而不是其中一方什么都要做。

中国的科技企业要做源头创新和技术突破

记者:如何看待中美在人工智能上的差距?中国在商业应用层面的优势能否弥补我们在基础技术层面的不足?

刘庆峰:我觉得这很难完全弥补,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技术创新。应用层面的优势可以推动企业更快实现自我造血,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底层技术的创新,但是应用层面的创新不可能代替底层创新。

目前这一轮人工智能的红利实际上是2006年后的深度学习带来的,这是从美国、欧洲外溢出来的。现在全球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做应用创新。但是下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红利即将到来,如果我们只是做应用层面而忽视底层技术的创新,那中国的人工智能又将被甩在美国的身后。只有在源头创新上下功夫,敢于进入无人区,中国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才有机会形成突破。

记者:你对中国人工智能未来有什么期望?

刘庆峰:这次参会,我感觉中国产业互联网的讨论热情高涨。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如果未来中国的科技企业不去做源头创新和真正的技术突破,是很难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的。由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基本上已经见顶,因此现在企业家都开始从产业互联网寻找突破口。

同时,我希望科大讯飞核心技术的落地能够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2015年底公司董事会在制定战略任务的时候,就确定要实现核心技术全球领先。这是在AlphaGo走红前我们就已定下方向,公司要保持战略定力,不会被外界所影响。

记者: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开五届,过去5年互联网行业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刘庆峰: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话语权明显在提升。

记者:展望未来五年,您认为世界互联网行业会有哪些趋势?

刘庆峰:最大的两个趋势是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全面普及后,语音识别对噪音和方言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大讯飞要继续推动认知智能层面的发展,不仅让机器能听会说,还要理解和判断人类的语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