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第三届创博会在京举行 创新火花更加闪耀

冬日的北京,仍然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热烈气氛,尤其是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现场。

从预防颈椎病的电脑屏幕调节器,到不用电就升降自如的电梯;从掌勺下厨的烹饪机器人,到自主研发制造的盾构机……两万多平方米的800多家参展企业展位转下来,不少观众有这样的体会:与早期相比,青年和产业工人群体今天的创新实践,视野更宽,参与者更多,涉及的层次更广,众多创业项目正逐渐摆脱同质化与低水平模仿,步入更高水平的阶段。

“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科技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均占到了从业者的一半以上。”正如创博会主办者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负责人所言,做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技能型劳动者,把中国创造的标牌擦得更亮,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时代要求,更成为年轻一代和数以亿计产业工人的自觉追求。

创博会举办的时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镜头拉回到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开启创新的春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悄然萌动,回城知青开始琢磨街道小厂该生产点什么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星期天工程师”往返于城乡之间,从事着各种技术传播和普及工作。40年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的大潮奔涌向前,探索求新的涓滴细流汇成江海。当年执着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可以如此大踏步地实现整体进步,如今在不少方面跟发达国家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进步喜人,深层次的差距同样不小。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产业发展和技术经验的积累,都不是仅仅凭激情和决心就可以一夜之间赶超的。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各方牵头的许多创新创业活动,都特别注重从简捷便利、接地气的切入点起步,比如通过青创课、青创群、青创赛、青创园等多种方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性生态,一点点把创造的冲动从崎岖小路引上宽阔大道。

创新者未必都走上创业之路,但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成果,最终的归属必然是产业化。创新创业博览会汇聚的,不都是“高大上”的尖端技术项目,而是既有“大国重器”,也有草雕、魔术培训等大众类创业展示。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的引导——不能走向市场的技术创新只是智力游戏。

“创新的技术难度是30%,做企业的难度是70%。”博览会上,一家青年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讲到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制度规定,这个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作室不具备成果转化资质,25项成果堆在实验室里,既不能给自己单位用,也不能出售给市场。最后还是企业领导大胆支持,才破例特许他们成立公司,顺利完成创新成果的转化。从根本上讲,在制度层面彻底革除掉那些阻滞创新尝试的桎梏和羁绊,才会持久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让那些“异想天开”的火花闪耀更强光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在路上,改革仍需努力,创新还要加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