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杨海成: 制造业与互联网应深度融合, 不只是互联网+或+互联网

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意见。

《意见》明确了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目标: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的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成为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核心驱动力。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意见》的提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跃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这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新台阶、新途径。

两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

从工信部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全面与深度融合,并作为立部之本,促进传统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两化融合本质是传统工业要素与体系与信息化要素的全面融合。这次提出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常态,是一个全新的两化融合。这次新的两化融合是过去所讲的两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明确,进一步推动。而且,这次新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提法,对前一段时间争议较大的“互联网+”和“+互联网”等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论述。进一步了明确互联网+制造业之间的深刻内涵不简单是+,而是深度的融合。只有融为一体,才能够构筑新实体、新业态和新发展动力。

新两融搭建起与原来所提倡的两化融合的桥梁和台阶,使得企业从原来的两化融合走到新两融的高度上,更加贴合当下企业的现状,更加明确制造业从数字化走向网络化,再走向智能化的可行之路。

这种对融合创新进一步的明确和推动是《意见》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这次新提出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的关系,明确了制造业作为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的主攻方向和主战场。互联网作为强大的工具平台,与制造业相互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动力。强调制造业和互联网的价值融入,促进发展。

其次,融合创新的目标更加明确。《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目标,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所需要的新动能来源,所需要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它所创造价值为目标。新的两个融合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第三,明确了新的工作重心和重点。这些工作重点和重心实际上还是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融合,才能创新;只有融合,才能变革;只有融合,才能走向智能;只有融合,才能为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总体来说,融合是《意见》的核心思想和重点推进内容。

第四,意见中明确了制造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七大任务,无一不把深化融合创新贯穿始终。这些任务提的非常明确和具体,涵盖了融合创新的各个层面。这些具体任务的提出和实现首先反映出创新不再单纯是一个口号,而是在全新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创新要进一步落实到“双创”平台的建设、产品的创新、制造过程的创新、制造模式的创新、制造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双创”,针对创新和创业,这将是制造业创造新业务的新常态。它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来促使一大批新的制造业态、新的创客、新的业务形态、投融资模式,融入到制造业当中去。通过这些具体化的任务,真正的实现把制造业当成我国经济发展和激发活力主战场。

总之,最新发布的这份《意见》,充分体现了融合创新、跨越发展的理念,从政府的角度正式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和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领域-制造业高度融为一体,走向智能。这篇《意见》的具体内容,其实是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平台、新动力、新能力、新途径。

两化融合的升华、提高和聚焦

从本质来看,《意见》强调的是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不是“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如果用“+”这个概念,还不能充分表达制造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融为一体的观点。从发展路径看,现在提出的这个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过去提出从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实施,是两化融合走向下一步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的制造体系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此次意见的提出的新两融是前面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升华、提高和聚焦。

企业需要认识到,只有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能创新。通过融合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庞大动力能够融合到制造业中去,为制造业的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运行方式创新、体系变革提供了巨大的变革原动力。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的渗透力、广泛的变革力、广泛的创新性,使得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此。通过融合创新,催生了很多新产品创新、过程的变革、模式的变化、体系的颠覆,这些都是创新发展的要素。通过这种创新发展,从过去的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为重点的两化融合,升华到制造业体系本身的深刻变革。

融合创新就意味着将会打造出新工业体系的若干新要素、新平台。例如,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的产品创新、新的工业能力建设等。因此,《意见》提出的新两融是一次全面的认识和技术体系的提高。

这次《意见》提出的内容非常聚焦,更加聚焦在融合,更加聚焦在制造业,更加聚焦在创新发展,更加聚焦在制造业的软装备平台和系统上。正是基于这种聚焦的方式,把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关系理的更加清楚,把未来制造业走向智能化的方向展现的更加清晰,也更加突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重点。通过这种聚焦的方式,让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更加务实和具有可操作性。

发展新型工业体系的软装备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造的新平台,就是发展新型工业体系的软装备。《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新基础。

工业基础包括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际上,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制造业基础的内涵更加丰富,自动控制与感知(一硬)、核心软硬件(一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一平台)、工业互联网(一网),可以称之为制造业新基础。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新两融的工   业新基础,明确的提出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仅需要老的工业基础的转型升级,也需要新工业基础的支撑保障。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所形成的新工业体系,意味着需要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发展这些新的工业基础设施,是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经常说的智能制造就是用融合创新的思路提出来的新体系、新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在工业体系顶层层面就是网络协同,在工业的实体层面就是智能工厂,在工业观念的核心层面就是装备和智能装备,在工业基础层面就是新工业基础,这是一个完整的新工业体系。如果说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装备,是新工业体系的躯体,而由互联网与制造业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知识相融合的这些全新系统构成了新工业的软装备,这些软装备恰恰是新工业体系的灵魂。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造的新平台,就是新工业体系所必须的软装备,是现代工业化的灵魂。而且这种新型的软装备更加广泛、广阔,网络覆盖到哪里,软装备就支撑到哪里,是一个复杂大系统或者说超级系统。通过软硬结合,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工业新体系。应该说,在新工业基础之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所创造的新型软装备的构成了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

新工业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跨层次、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例如:各种品类的工业产品的互联互通、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线的融合集成、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布局构建等,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综合性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实现软硬结合,创新制造模式,搭建新工业平台,最终形成新工业体系的全方位能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是从新工业基础设施、新型软装备,到构建新工业全方位能力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是新型工业体系的新型软装备得以发挥价值的关键,也是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抓手。《意见》把提升融合发展所必须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列为七大任务之一,也充分体现出发展这种能力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总体上,《意见》所倡导的新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以全新的科技革命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的。这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技术、数据技术、云技术、智能技术等的新渗透、新变化,将会给制造业升级和变革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要大力发展这样的一些核心技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而绝不能把这些核心技术控制在别人的手中。

国家需要在发展核心技术基础上,强化新型工业基础,通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创造出新型软装备,构建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同时,国家也必须提升融合发展所必须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构建从新工业基础设施、新型软装备,到平台实施的全方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双重发展,既能为制造业创新发展创造出新的空间和天地,也使得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够在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市场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解决融合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意见》的发布,为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部署了全新的任务。同时,《意见》中也提出了7项保障措施,来确保核心任务目标能够实现。但必须认识到,新两融的推进工作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一定也会面临重重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融合创新不仅仅是方向,也是应对挑战之道。只有通过融合创新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融合创新来面对重重挑战;只有通过融合创新,来促进发展。

大企业的“双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企业的“双创”是“双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重要性不言自明。一方面,“双创”在大企业转型升级当中起到了新动力的作用。“双创”的大力推进,能够全面激发大企业的活力,让大企业短期内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双创”的开展能够激发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内生动力,由传统模式的顶层动力驱动到全动力驱动,从而让大企业实现快速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企业也有丰富的创新和创业资源,为“双创”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在传统模式下,这种创新和创业的资源,主要限制在单位内部,作为一种常规业态的利用。

大企业的“双创”工作的开展,势必首先就需要解决企业创新和创业人员和原有体制内的一些传统模式产生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还包括了既有的利益格局与创新动力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构建全新的机制和利益格局,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而不是通过创新创业,把企业内部资源分裂出去,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明确“双创”的主体和企业内部之间全新的利益关系,包括:有限合伙人,个人的激励与奖励等等,这些问题应该给予有效的解决。而且,这种“双创”发展,应该与企业的创新发展方向相一致,形成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的有利链条,而不是相反。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融合创新来找办法,来最终解决问题。企业内部必须要从机制上提供支持两融的活力和动力,必须以“双创”为牵引来推动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和机制体制的变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例子说明,解决融合创新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只能通过融合创新的新办法,才能真正驱动企业整体的创新发展。

新两融的其他任务的推进,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大量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不能遇到问题就止步不前,还是要紧紧围绕融合创新这个主题来想办法,来应对挑战,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总体来看,融合创新、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制高点。《意见》提出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对过去两化融合提法的延续,也是进一步明确和推动,它清晰的指出了未来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发展的新内涵、新方向、新目标。同时,通过新两融的具体任务的展开和推进,着力塑造制造业的新平台、新动力、新能力、新途径,把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到全新的制高点,这无疑是对前面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升华、提高和进一步聚焦。

《意见》中提出的发展新工业基础设施,尤其是重点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所的新平台建设,折射出对发展我国新工业的软装备,以及软硬装备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判断,所提出的措施也非常具体,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当然,《意见》也蕴藏着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用融合创新来解决融合创新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总之,《意见》已经非常清晰指明,融合创新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动力机制、动力基础设施,以及持续发展之道。这份《意见》必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建设工业强国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意味着,融合创新将是构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新动力与新途径。

(杨海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