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消除数字鸿沟 需从“基础”下功夫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数字技术是其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正在发生转型,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产业,影响着社会。”11月9日,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5个分论坛之一、由中国科协主办的世界数字经济论坛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在致辞中如此表示。

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惑,如数据泄露、数据迷失等,要加大数字技术的研究,使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更加柔和、有效、渐进、持续地发展。

数字经济的基础研究有待充实

何为数字经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难解。“数字经济与非数字经济部分模糊的边界导致难以明确数字经济的内涵。我们说去饭店吃饭是实体经济,点个外卖就变成数字经济了吗?这里面怎么计算是很大的问题。”邬贺铨说,研究数字经济很有必要,尤其是基础的研究,如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附加值、跨境数字贸易和以数字消费作为产品的附加值等的统计。

“希望制定衡量数字经济统一标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她表示,数字经济需要厘清的还有很多:关于跨境数字流动,希望共同制定安全、制度化的国际规则;关于国际贸易相关的规则,尤其是数字经济,数字税、电子传输关税、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的议题。“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需要产业数字化转型,更需要全球共同协作,共同健全相关的隐私、伦理、法规等方面的制度,制定全球治理规则,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刘多说。

加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数字技术发展确实带来了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相信后疫情时代全球会进入一个创新的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的数字技术会重构产业生态,重新定义全球的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他强调,研发数字化会改变传统的创新模式:传统创新模式是以技术研发为导向、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其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多元主体参与、更大范围合作为重点的开放式创新转变。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数字化系教授扬·丹斯高表示,相关组织机构必须放弃旧有的观念和流程,轻装上阵,更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王一鸣指出,要依托高水平研究大学,加快数字化高端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依托数字化平台引进一批高端信息技术人才。专业技术院校也要适当加强数字化专业设置,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2.0数字鸿沟需各方协同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没有智能手机、缺乏数字化技能而行动受阻的新闻屡见报端,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数字公平的讨论。论坛上,各国专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注到数字时代的边缘群体身上。

“很多老年人,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很多服务他们没有办法享受。即使将来进一步扩大数字应用,但是对于很多国家的穷人来说,宽带网的价格仍然太高,他们也就被剥夺了参与数字社会的权利。”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马尔科姆·约翰逊表示,不管是对企业、政府、非政府机构,国际合作、国际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在已经进入2.0数字鸿沟。”浙江大学教授、联合国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认为,所谓2.0数字鸿沟是说数字技术本身已经在很多地区没有差异,差异在于个人有没有使用数字技术去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有没有用数字技术创造财富的能力,“疫情期间,好多老人连手机都没有,扫不了健康码,根本出不了门。一些自动化程度低的传统企业没有能力用数字技术创造财富,进行智能化改造,零散性的数字化转型非常困难。”

“制造业完全接受数字化转型吗?很难讲。”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同样认为,“从这个角度讲,数字技术作为通用技术的扩散还需要时间,其中也存在鸿沟,这需要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

来源: 科技日报